淺析白蟻為什么能消化木頭:白蟻的后腸中聚集了成千上萬的原生動物群,人們肉眼是看不見它們的,只能利用高倍顯微鏡才能觀察到。消化的過程令人叫絕:木頭進入昆蟲消化道后,先由一些腸道內的瓣把它磨碎,再進入寬大的后腸,后腸中成百萬的原生動物把磨碎的木頭變成糖分和其他營養物質,原生動物再把這些改造成液體食物送返中腸,由血液系統吸收。為了進一步證實共生現象的存在,科學家特地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,將白蟻置于高溫、高壓狀態中,其腸中的原生動物死盡,而白蟻卻不會受到傷害,失去了腹中伙伴的白蟻竟對木頭毫無食欲,最后迅速餓死。由此可見,白蟻對原生動物有多么依賴,共生現象中二者缺一不可。最近美國科學家泰姆認為白蟻的共生現象并非如此簡單。原生動物又是靠什么來消化木頭的呢?他的實驗表明,原生動物的消化能力來自于一種更小的細菌。每個原生動物表面附有幾千個細菌,呈桿狀,長2~3微米,有鞭毛。細菌排成呈螺旋形走向的條帶,沿直線向前滑行。頭尾相聯的鞭毛形似鞭毛束,鞭毛束的波動都是朝著原生動物后端運動,形成的流體推力帶動原生動物做川流不息的運動。這一系列環節最終促使原生動物對纖維素的徹底分解和消化。若沒有這些細菌,原生動物對白蟻來說,只是一無是處的寄生生物而已。